機房消防
包括極早期,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氣體滅火系統
極早期
1、概述
極早期煙霧探測系統采用了主動采樣的探測方式,先進的激光探測技術以及功能強大的系統應用軟件,相對于傳統火災探測報警技術產生了質的飛躍。探測器由抽氣泵、過濾器、激光腔(如下圖示)、控制電路等組成。抽氣泵通過PVC管或鋼管所組成的采樣管網從被保護區域抽取空氣作為樣品送入激光腔,在激光腔內利用激光照射空氣樣品,其中煙霧粒子所造成的散射光被陣列式接收器接收,接收器將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后送到探測器的控制電路,信號經處理后轉換為煙霧濃度以及設定的報警閾值,產生一個適宜的輸出信號。從而發出各級警報,依次為警覺級、行動級、火警1級、火警2級。
2、主要特點
2.1、高靈敏度
先進的激光探測技術,比傳統探測器高1000倍以上,可提早2-4小時報警。
2.2、獨特的探測方式
主動通過PVC管從保護區取樣探測,還可直接從設備里取樣、安裝和調試更簡單。
2.3、超強的網絡功能
多臺機器既可近距離組網也可遠距離組網,實現了集中式網絡化管理。
2.4、無源的傳輸方式
保護區域無電源線和信號線,因此防爆,抗強電磁干擾。
2.5、靈活的兼容能力
能與傳統的火災探測報警控制設備兼容。
2.6、特設黑匣子功能
能記錄通電、斷電、火災時間、煙霧曲線和系統故障等歷史數據;并能通過微機查看或打印,為分清火災事故責任提供依據。
3、設計總則
標準采樣管是在被保護區內安裝外徑為25mm的阻燃PVC管。為確保通過空氣采樣系統氣流狀況通暢,吸氣泵排出的氣體的氣壓應與被探測區域的氣壓相等或略低。
一臺探測器的*大保護范圍為2000平方米(H=3-5米),極限2500平方米。在防護等級較高的場所,保護范圍應相應減少到500-1000平方米(或1500立方米)。
取樣管上取樣孔采用Φ2.5-Φ4.0mm,取樣孔之間距1-4m。一般將每根取樣管分成三段。如單管長70米,前20m中取樣孔為Φ2.5mm。中間30m取樣孔為Φ3.00mm,后20米取樣孔為Φ3.5mm。依次將取樣孔變大,*末端塞為4個Φ4孔,每個取樣孔上貼上指示標簽。
取樣管上直角彎應盡量避免小弧度,可采用半徑大于或等于20cm手工彎制,故選用取樣管為阻燃冷彎管。
取樣管路總長度*好小于200米,極限250米(4根×50米、3根×70米、2根×100米),而每路取樣管上取樣孔的數量*好不超過25個,當只用一根管路時,長度不要超過100米。每根管直角彎小于10個。實際應用中,每根管路的長度應盡量接近,這樣可使空氣取樣系統內部氣流容易平衡。
若環境要求取樣管承受很大的承載力或長時間暴露于強光、極熱、極冷的環境中,或是遇到可溶解PVC管氣體時,也可以使用ABS管或其他金屬管材。
每個取樣孔的間距(即保護半徑)*大不應超過8米,管和管之間不大于8米,*小不應少于1米。(見格柵狀布管圖)
管網的排列方法可以有多種變化,從而覆蓋整個被保護區,然后將采樣管與探測器接口連接,采樣管壁有一定數量的小孔,這是采樣點。系統通過這些采樣點將空氣樣本傳遞到探測器上,采樣管的另一端是末端帽,以平衡不同采樣點煙霧靈敏度。
4、取樣方式
電纜隧道、電纜溝:
電纜隧道中一般將PVC取樣管布置在隧道上方。每臺設備出2根PVC管,長度每根*長為100米,合計200米。設備置于電纜溝中,能夠保護動力及各種通信電纜。由于現場的多樣性,管長適應延長到250米,但必須保證末端放煙設備在120秒之內報警。
電纜豎井、橋架、電纜夾層:
此類型一般為大型動力電纜。特別是電纜夾層,一般平面面積較大或高度較低內置電纜錯落無序,很難用感溫電纜捆扎來測溫。另外其配套氣體滅火設備一般造價昂貴,所以此類場合屬于不能輕易啟動滅火設備場合。
網絡機房、服務器機房:
此類場合屬于通訊或控制樞紐,各種設備價格昂貴,當傳統感煙探頭報警時,設備內部已損壞嚴重,早期預警系統可有效加以防范。
5、總體聯網
系統具有靈活的網絡監控方式,利用RS485串口,串接探測器(*多127臺)于一臺控制模塊機并連成一閉合回路,再用RS232接顯示器,達成集中監控的目的。每臺探測器之間*長1.2公里。